Skip to content

一根灯绳,一段过去,一场寻找自我的冒险

基本信息

  • 主观评价:⭐⭐⭐

  • 作者:蒲熠星

  • 简介: 《有人自林中坠落》是一部以青年主角的探索与冒险为主线的长篇悬疑小说。

    拉动父亲留下的神秘灯绳后,身为青年人类学者的“我”被卷入了一场奇妙冒险之旅。

    蒸汽朋克风格×怪谈感满满的小城、潮湿阴暗又神秘诡异的破旧高速休息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采油厂中凭空消失的一号宿舍楼……

    父亲为什么要留下“灯绳”?他去了哪里?“我”要怎样才能逃离这一场危险的幻梦?

    当主角好不容易一步步走到这场旅程的终点,可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场残酷的真相。

    作者将当代青年寻找自我人格独立的过程与新怪谈式的幻想冒险巧妙结合,讲述了一个既充满瑰丽幻想色彩、又能触动现实人心的奇幻故事。作为新人作者,这本书既是对他成长过程的寓言式总结,也是一次对当代青年成长方式的创意式书写。

    或许,每个青年的成长,都将从一场无止境的坠落开始。

  • 类别:虚构

  • 阅读时间: 开始日期:2024-01-01 终止日期:2024-01-25 实际有效:8天

随想

《壹》

  1. 很真实的生活,但是我没有碰到过温柔有趣的助教学姐。
  2. 我都不好意思点破你小子的“少年心气”的本质。
  3. “虚幻的成就感”是可以深入思考的部分。立足于社会学研究。
  4. 对“毛坯房”的细致描写是否有意义?
  5. “这的确是一栋二层小楼,却没有上二楼的楼梯”,可能是伏笔的。结果他之后并没有提到。
  6. “我希望出现一些什么事情,能把我从这些无聊的日常当中拯救出来,无论什么也好,因为我注定要做特殊的事,成为特殊的人,我只是被困在了这副躯壳里而已。”想象力爆棚的时期,一个中二时期的想法,每个男生的英雄梦,一种特别的情结。
  7. 《零》中的那一幕的重现。
  8. 过于中二、不切实际。
  9. 但是会有突然跳戏的感觉。
  10. “灯绳”:引子
  11. 很像一个回廊,或是历史剪影。
  12. 对“信息”的渴望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人类本能的不安与焦虑。
  13. 直接定义为“穿越”,多少有点草率。

《贰》

  1. 这个世界与上个世界的联系在哪里?上个世界是懵懂的,现在这个世界,类似一种时间的推移?从未穿过的衣服,从未来过的时代,一切好像并不属于自己,那我又是谁?
  2. 说实话,这个联系很幽默,但是多少有点突兀,与之前的玩笑类似,幽默,但无用。甚至至今不明白助教学姐担任的角色,类似向导?读完之后感觉学姐是一个锚点,她为“我”提供了一个重返现实的坐标。一旦“我”忘记了自己是谁,迷失在世界中,至少还有她提醒着我的现在。
  3. 没理解,为何笃定能找到钥匙?观察后的结果与结论呢?探索世界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与“我”的猜测共同推动的结果。
  4. 灯灭了➡️不吉利➡️人生落幕➡️灯绳➡️人生的牵引
  5. 存在主义哲学。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的,漫无目的的,一直在追求、追寻。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通向的结果谁知道是什么呢?
  6. 胎记&污点,联系?人生来便有的一些东西,可这是你本身就想要的吗?➡️你本身想来到这个世界吗?“胎记”始终提醒着自己的存在,“我”是存在的。
  7. “一个翻身便跃出了窗外”,蒲bug附体,不按套路出牌。
  8. 又来了,脸上的“污点”是怎么了呢?不知全貌的城墙,是社会道德枷锁吗?黄包车的看法,是代表世俗吗?有胎记的才是真正的“我”吗?
  9. 类似,我对这个世界以旁观者的视角,我对该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脱离了世界的本初设定,找到了自己,因而被世界排斥?而身份证明是该世界的,与“我”这个人无关。
  10. 一些幽默,但笔力青涩。

《叁》

  1. 可惜,没有。这一段是否为个人经历对外界的映射?
  2. 这一段的意义在哪里?感觉与故事毫无关系,只是与读者的闲聊。或是对“我”个人形象的丰富? 作者带有很多非常刻意的描写,能一眼分辨出来他在强调,在试图让读者沉浸,但是对我,没有太多代入感。有些话不能直白写下来,让读者感知到远比写下来更舒服、更重要。
  3. “实际上,这个世界有它自己运转的方式,其中大部分都跟我没什么关系。”
  4. 这一段的描写,动势非常青涩,读一遍甚至无法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少说三遍才理清楚,很神奇的体验。新人作者很容易犯类似错误,头脑中有场景,但无法精准描述,又要塑造环境氛围,更显杂乱。(感同身受,因为我写东西也是这样。)
  5. Why?伏笔?还是人性?

《肆》

  1. “一文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如果引申来讲,应是佛道结合,人生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生前哪管身后事”,生前多少钱财,皆属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有“业”随之来,随之去。人生,不外如此。

《伍》

  1. 不看,最经典的几部都没看过,可能没兴趣吧。电影不咋看,以前没条件,现在没时间。(都是借口)
  2. 开头的中二伏笔。
  3. “我”确实很厉害,几乎过目不忘,哪怕没有刻意观察。
  4. 很老式的电灯样式。
  5. 莫说,我好像也在解谜,只是我没有被文字拉着走,我在客观分析并试图理解。那么问题来了,我的试图分析是否也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情形?绳子......究竟意味着什么?现世、现实,人存在于世的证明吗?还是这一刻的唯一真实or虚假,或是加上一个定语:[自己所认为的]。

《陆》

  1. 很有趣的比喻,眼睛勘破大雾,助人破障。
  2. 好像是符合地理的异常。
  3. 团雾天气,开车危险。
  4. 转换视角描述是个很聪明的做法。
  5. 430......why?
  6. 结合p93-94,工作人员为什么会这样想?他知道标识被油漆盖住了。而且,会走这条路的大多是跑过这条路、长途的老主顾司机了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寻常?
  7. 莫名想到:人从错误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吸取教训。
  8. 那后文“规定”会有出错?记得没有再提及。
  9. 所以油漆只是挡住了类似“东”、“西”、“新”等字样。
  10. 哦 No,想象一下就知道这有多折磨、多痛苦了......但我觉得哦,经常跑、固定路线、该路为必经的货车司机们,应该习惯了才对呀?......当时的想法太天真了,但凡自己试试疲劳驾驶,希望落空,途中又没有什么服务区的时候,不敢想象。
  11.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12. 啊一句话轻描淡写。
  13. 这句话很值得细讲,又可以和存在主义哲学相结合看人生。人生随波逐流是可以算迷路,在途中会产生与迷路等同的效果——怀疑自我存在、生存的意义,进而对前路迷惘而丧失自信。
  14. 这段不会是《跳地》的灵感+素材吧?
  15. 有这个想法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且是个很感性、共情的人,我已经几乎丧失了这种能力。
  16. 日本专家表示:刚过期的食物还可以吃......
  17. Wok,好大的力气!?一些💩一样的关注点。
  18. ?这又是个什么奇怪的比喻,但很有趣。
  19. 额,女孩子还是不要这样做的好,有点怵人。
  20. 好押韵,有暗示,这个女孩必会发生什么事。预言一下子。恭喜你,预言成功!
  21. 《密神》那期的湘西苗寨。
  22. 对应p7的最后一次见学姐。
  23. 《成为你想成为的大人》
  24. 不,恰恰可能是为“我”而来,让“我”解惑。
  25. “微信留言”是伏笔?
  26. ?这个女孩怎么敢的呀!?家人们要保护好自己!
  27. 看来多付了50。

《柒》

  1. 忍不住吐槽,什么“杀人犯”啊开新能源车,这洼也没充电桩吧。但肯定是长途逃亡啊,短途哪能逃脱?长途肯定加油方便。
  2. 新能源的牌照多一位来着。
  3. 豁,敢情还是手动挡的皮卡,皮卡是手动挡的吗?
  4. 想象,大脑的欺骗,以及文字的渲染与欺诈。
  5. 可是,“我”更像是猎物。
  6. “时间本是平顺的河流,但它却落入了湍急的瀑布之中。”这句话不理解。时间的流逝?甲壳虫破碎得很彻底?过于老旧?新想法是:时间是穿过我们的风,我们的形态决定了风的形状。因而,本是平顺的时间变成了湍急的瀑布。
  7. 这个世界的部分地区时间流速不同?
  8. ?这个结论从何得出?以工作而言,找到它亦不是必须的,因而很怕;以个人而言,异常固然重要,都认为他是“杀人犯”了,小命不是更重要?
  9. 没来过旅馆?但是来到这个世界好像有几天了吧,还是因为仅仅有身体上的记忆,由于“我”并不属于这里,并没有实质性记忆?
  10. “我不欠你的了。”很值得细究的一句话。
  11. 这也许解释了为何厌恶互相亏欠。这种性格和我很像,有些共情,说到底不过是懦弱。
  12. 这样相似的、不相似的脸的强调,是否意味着交集、想与他交集的深浅程度?或是对了解是否有特殊意义的表征?
  13. 刻意使用的较陌生的称谓。
  14. 若怨灵/地缚灵一般的厨师,若主人、傀儡般的主副驾驶。

《捌》

  1. 非理科生,涉及知识盲区。
  2. 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这辆车+这两个人?
    1. “我”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丢份工作而已;
    2. 怎么就能确定PA002是破局的关键?我认为厨师、女主播都要更可疑一些;
    3. 而且,货车与绳子,没关系吧?“我”连挂灯绳的地方都没找到,不能是在车上吧?
  3. 好一出谜语人,可能我看推理小说太少了吧,不太习惯。
  4. 那么,什么是重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关系引喻?即被关系蒙蔽了的真实。
  5. 这两句话放一起就很讽刺,黑色幽默。
  6. 按理说应有配角的描写,不知是刻意如此还是被删减,还是沉浸于个人描写忽略配角?
  7. 不理解。像是NPC一样被设定了任务必须完成一样。嗯?新思路!NPC是既定的,玩家是加入的变量。人即是世界的玩家,只是没有既定的任务。
  8. 这句话除了账面上的意思,还有什么引申义吗?

《玖》

  1. 这一段很冷漠,是我讨厌的、如NPC般的感觉,没有思想、只有既定的程式,如前文拒绝司机一样。不是错觉,第三个世界的“我”,确实更像是机器人了,专注于完成任务,而缺失了“人味”。
  2. 奇怪,这样动作不会打破车的平衡导致坠落吗?
  3. “这是你欠我的。”第三次了......
  4. 存在主义危机的状态,怀疑自己所见的真实性,对外界环境麻木、迷茫的状态具象,归于“虚无”的空洞结局,安静而受伤。

《壹零》

  1. 这个想法很好,肉体是灵魂的禁锢,灵魂是无限自由的。是佛家的思想还是某个西方哲学家的观点?不太记得了。
  2. 所以,这些是什么?对收音机内部结构的比喻?昂,所以前面的场景是实写,不是比喻。
  3. 印象中有个法则专门描述这个现象。
  4. 没听过,之后可以查查这个民俗。
  5. 这里的空行很灵性,好似感觉到了害怕。
  6.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怎么这么多苏联式建筑?是中苏友好的架空背景?
  7. 果然,是个疑点。
  8. 一些对比,一些奇妙的描写,是因为汉白玉想到的嘛。
  9. 所以说啊,为什么采油厂要建在这种鬼地方啊!?
  10. 确实,从上章开始就有的感觉,缺人气。
  11. 对世事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淡、漠视。
  12. 孩子的童真,(人)探险的本能➡️对世界的好奇,对外界的探索。

《壹壹》

  1. 正好看到《花少》的恶劣天气,飓风天气,分秒必争。
  2. 伏笔?与身份有关?
  3. ......?离谱中带着一丝合理是怎么回事啊!
  4. xs神迹。土地庙&土地龛
  5. 突然发现,作者的行文方式就是,名词+奇妙比喻,具象描述
  6. 头一回知道,芦苇是有害作物,冷知识+1
  7. 哦莫,你发现了异常。
  8. Wok,编织很费时间的,且沼泽哪怕不动也会因为自重下沉。
  9. 一些没啥用的物理只是返场,其实很有用,关键时刻这不就救命了吗?
  10. 怎么说呢,这场景过于魔幻了,很像自己掏进去的,也像是什么东西拽进去的。
  11. 猜对一半一半,两个加起来就是完整的“一面之词”。
  12. 就好像发布任务的NPC,到了特定的触发物、点才会有反应。而且,好似记忆被篡改了。
  13. 很符合民宿怪谈。
  14. 好了鬼故事了......

《壹贰》

  1. 这里真的很像人生进程中的存在主义危机,怀疑自己的认知与现实的差距,具象出来就是这样的幻想文字。
  2. 意义&意思。什么是无意义,什么又是有意义。不都是人为规定的意义吗?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外界。
  3. 类似世界意志的修复?
  4. 人生剧本中即死亡,本书的结尾即是颠覆。
  5. 与时间相关的话,受最近看的相对论的影响,会格外敏感,时间、空间之外,只有光永恒。
  6. 记忆&梦境
  7. why 一号楼不需要光?

《壹叁》

  1. 看来是个灰色地带。
  2. 等等,混了本什么书吧,这本书的原本只是叫《铁人传》,第一批石油工人的事迹。
  3. 除了男人以外的人该多绝望、难过、害怕啊
  4. 一些悬疑氛围的构建不足,谜语人挺烦。但又确实受制于视角,POV视角写悬疑应该很难,但是写好很棒。
  5. 很恐怖的一句话,真的很有探索世界的感觉,探索人生意义。
  6. 梦境中的人终要梦醒了吗?这是一场梦吗?是一场见证吗?这栋楼是根源吗?还是不属于“我”的梦?还是梦的支点。

《壹肆》

  1. 若仅以自然来讲,黄昏很短;若以事物消亡之前的黄昏类比,那是持久的阴霾。
  2. 个人心理的具象,如同孩子,如同呓语,记忆深处的自己,应是什么模样呢?
  3. 是的,我没有选择,每个人在这世上的最初都没有选择。
  4. 第二个世界的投影。
  5. 从为世界到为自己工作,心境的转变。
  6. 识别用软盘密钥。
  7. 很像解梦,也像另一个世界。
  8. 这段话很像整本书的总结与主旨。人生是场盛大的逃避,逃避是自由的归属,焦虑是自由的晕眩。通过否定与逃避找寻真实的归属。
  9. 这既是对读者、对主角的疑问,也是对作者自己的疑问,究竟是在畏惧,还是不安,还是本能?
  10. DSS:第三司。DSS很像Macbook拷贝到Windows上的多余/解码文件拓展名。
  11. ”这一切都是为了你“重复了至少3次。
  12. ”神游“状态

《壹伍》

  1. ”记住你是谁。“至少4次重复。如同意念楔子,使自己不得迷失。
  2. 远离深渊,坠落人间。
  3. 生的感觉,突然被抛到了这个世界,以全新的身份。
  4. 她是最初的悸动,也是最初的灯绳。她是通往未来的一束光亮,为我照亮恐惧。
  5. 既是坠落,也是向前。从前是身不由己的坠落,未来是选择的坠落。
  6. 焦虑是自由的晕眩。——克尔凯郭尔
  7. 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人生是自己的选择集合。
  8. 脑中浮现世界树根系蔓延,我逐渐抓住锚点,坠落出海的一副场景。
  9. 脐带,是世间的牵绊,世俗的愿望。不是它的裹挟,是我自愿坠入那片森林,找寻自我的征途——是对既定的轨道的一次勇气与探索。
  10. 深红之海是有疑问的,为什么是深红?带着血的过去,还是即将披荆的未来?

书评

《有人自林中坠落》这部小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它以独特的蒸汽朋克风格和充满怪谈感的世界为背景,将我引入既神秘又现实的架空宇宙中。在这段旅程中,“我”作为一位青年人类学者在拉动父亲留下的神秘灯绳后,开始了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这不仅是对作者成长过程的寓言式总结,也是对当代青年成长方式的一种创意式书写。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情绪力量,它源自于“我”丰富的内心活动与场外信息的构建。我追随着主角的脚步,经历了一场场的寻找与挑战。我作为读者在文字中找寻自己的投影,无时无刻不在审判自己,“如果没有猛烈的欢喜,那必然不会有悲痛袭来”,对于缺少类似天马行空的思索的读者,这部小说会带来强烈的不适与割裂。因为那不是你的生活,你没有代入感。而对于此时彼刻时云游天外、迷茫无措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具有思想启发的小说。

小说中的很多细节,加上阿蒲直播、线下读书会的发言,都能让我抽离出本书,从而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例如人的存在主义、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选择等。

然而,小说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情节的转折过于突兀,让我感到有些跳跃;他在文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幽默玩笑独具他的个人风格,会让我出戏。此外,不知是否是因为删减,一些设定和谜题的解答过程过于简单,时有水平不符的落差。但总的来说,作为阿蒲的第一本作品,它展现出了阿蒲强烈的个人风格、创作力和想象力,值得一读。

书评的最后,是最后读完写的一首诗,代表即时感受~

一个个世界的具象, 是过去记忆的碎片; 一根根灯绳, 是过往的痕迹。 逆向工程的一次次回退, 是对未来无限的恐惧与不安。 断裂的脐带, 又一次的坠落, 一次勇气的具象与探索的开端。 红与黑铸就的未来与过去交融, 铺筑坠落的现在。

807AE6D8-9003-402E-AC07-C9DD7703C38D_1_102_o.jpeg

结语

这本书不长,其实一晚上就能读完,读了这么久只不过是因为在锻炼自己睡前读书的习惯。哪怕睡前半小时也好。

整理随想的时候才发现,也许是受《惊悚乐园》的影响,我看小说的时候原来有这么多吐槽役心理活动,只希望自己别像觉哥一样突破下限的好。

说回读书,去年和今年开始有意识地对推文进行分类,原因仅仅在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文字感知力变弱了,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因而,想要以此作为保持文字纯净性的一种输出方式,读书自然而然是输入的方式。

就在开始整理随想的那天晚上,和一位网友的聊天谈及读书,这样一句话想与各位分享:

文学就是要带来情绪的力量,带来一点点小震撼,任何会感觉到冒犯到文字,都是对自己的一把刀,对自己的审判。

我希望自己还能情绪化,会被冒犯、被审判,如此方可突破视野的限制,触及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