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弋说|我在使用的笔记软件与记录流程

大学这四年,由于相对自由的时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知识管理方式。
每人有每人的需求,因此笔记软件层出不穷,这是一个完全客制化的产品。
遇到不同软件和工具的开始通常是出于好奇 and 潮流,也许你也尝试过很多,最终回到自带备忘录的怀抱。
从最早的纸质笔记本,到 OneNote、印象笔记、Bear,再到石墨文档、幕布、Notion,再到近些年的思源笔记、Joplin、Zettlr、飞书文档,到现在使用 flomo、Apple Notes、Obsidian、Typora……
我尝试过很多工具,也在不同阶段深深爱过它们。
但每次我要把脑子里那些东一块西一块的想法拼成个像样的东西,或是试图灵光乍现憋出个把精妙之言,就像我在寝室床上想拿桌子上的东西:够不着、懒得动、想半天。
所以我想把脑子里的灵光乍现写下来。
我现在保留下几个一直在使用的软件,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记录 SOP,也算小有心得。
这篇文章会包含以下内容:
- 我现在使用的笔记软件有哪些?
- 每个软件的分工是什么?
-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软件?
为什么要用笔记软件
前文也有提到:我想把脑子里的灵光乍现写下来。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需求,但是很难完全满足个性化的习惯要求。
最初,我会刻意培养随身带个本子,大或小。也导致经常性不记得东西记在哪里了。
总之,我需要一个东西把想法记录下来,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出身的我来说,纸张向来是个很好的工具。
这就是我手账的雏形。
可慢慢的,需求会跑偏,我会想要去美化这个本子,想着整理这个本子中的内容,否则,单纯的记录会让我觉得没有实质意义。
难道就只是为了将来某个时刻,震撼于当年的想法有多丰富?那我不乐意,挫败感会把我压垮的。
我需要输出,也喜欢写。
整理文档就成了每周的必修。
说句很大言不惭的话:只要过了我的脑子,多少会留存些印象。
这是 AI 普及前的状况。
所以是越来越感觉脑容量不足了……
不是每一次出门都想要带个背包或挎包的。这时就需要一些电子工具。
加之当今的 AI 工具们,从散落的知识点里帮助概括,对我来讲这个功能简直不要太美妙太方便。
看过听过想过——脑子留痕——AI 总结——整理文档——输出,这个 SOP 不要太合我的逻辑。
这样使用的 AI 最终幻觉率也不会很高,既不会影响到输入,也不会影响输出,妙哉。
我在用的笔记软件
1. flomo
这个软件很适合我这种需要随时随地开记的人,免费版完全够用。
它对我的作用完全是在:灵感输出,随时记录。
正在看着什么觉得有价值,看完剧速写 repo,走在路上突然有感而发,地铁上场景描述,不成文的草稿……
完美体现电子笔记的好处,手机一掏,开记。
2. Apple Notes
曾经一时兴起,在其中建立了 PARA 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很好,有时却不适合我。
学生党很难在其中找到清晰的定位,文件归档的战线常常会持续数年。这是让我很难完全按照 PARA 中的 Projects 的本意进行的主要原因。完美主义者对此感到厌烦。
备忘录真的很好用,也是我的正在使用的整理软件之一。搭配 ProNotes 补足一些功能,舒服。
我一直不太认同碎片化学习的模式,但经常是如此做的。因此,我的微信置顶不是别的,全是各个【仅我一人】的群聊,里面全是链接。
那些零散的、破碎的知识,需要一个地方进行存放,备忘录是个很好的地方。
3. 飞书文档
从去年备考托福到今年实习,完全爱上飞书文档。
它最强大的功能并不是类 Notion,而是其强大的 Base 功能与 Wiki 知识库。当然,它的多人办公协同做得相当不错,“优秀企业用飞书”,打工牛马必备工具喜加一。
它之于我的用处,与备忘录类似。
区别是,备忘录极简过头了,经常性作为另一个“零散”的聚集地。ProNotes 能部分解决问题,可终究不太方便。
飞书文档中的知识库能够帮我处理这个问题:给自己的待办们提供一个可视场所,并强迫自己对原始文字进行加工、整理、分门别类。俗称,看见和吃透。
它是我所见所思所想的大本营,井然有序,也是我的电子版脑子。
说句题外话,我可能还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用来存放这些文档的备份,万一它哪天崩了呢。
4. Obsidian
此软件,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人会推荐,奉之为圭臬,不用它就 out of date。
可我想说,这个软件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难以上手,也没有很多人吹捧的如同神作。其本质只是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仅此而已。
它强大在开源,插件功能强大,生态完备,能玩出花来。
说白了,它能做的,VSCode 也能做,甚至某些方面可能做得更好。可为什么许多人不会去用 VSCode 呢,只因为它更多用作 IDE 而非纯粹的 Markdown 编辑器。
同样的,只是喜欢 Markdown 的话,有无数软件可供选择,比如 Typora 这一神器,比如我用不习惯的 Joplin,还有 Github 上很多开源轻量级软件如 NoteGen、Milkup 等等等等。
使用此软件,你当然可以去折腾来折腾去,打造无数的模板;你也可以只是简单放无数 md 文档进去,打上需要的 tag,cmd + O 打开需要的文件。
可以很花哨,也可以很纯粹。
我用它,最初是抱着上传自己的大脑的目的,许多文档需要被好好存放,杂七杂八散落在电脑中,想找的时候有的好哭了。
因此,最初也折腾了很多插件,很多模板,费了不少功夫。
最终还是回归了初心:我只是想要记录并整理而已。
其双链功能我至今也没使用过几次,最多用于图片和附件;画布我更是直接关闭,我不需要更自由的模式;模板更不必说,按照主题的写作完全没有模板,每一次的文字都是自己敲下或复制的。
不成文的草稿存放在 flomo 和 Apple Notes 中,这里用作每一次的修改、成文、归档。
学校一些重要的文章和文档等,除了电脑文件夹里有,这里还会有一份。
这里是几乎纯粹的文字。
哦对,这篇文章就是在 Obsidan 中敲下的。
5. Scrivener
严格来讲,这个软件并不完全算是笔记软件,我是拿它来写小说的。
它的功能就是纯粹的写作软件,跟 Word、Pages 功能上其实很类似,可确是更方便进行素材整理、分章节分卷等操作,不必在软件之间来回切换,也更沉浸。
别骂,小说到现在都没影子,开了好几个想法的坑,平均每本 5k 字都没有写到,看小说和写小说真的是两件事情,写推文和写小说也是两件事情。
剧情把控真挺难的。所以也不会催更作者们,自己写写就知道为什么会卡文了。
而且我有那么多别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天天去写,现在也没想着发出来,很容易就断更。至少得写个十几章存稿才发。
短篇也可以啊,只是还没动笔写而已(呃呃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
可以看到,不止我用过的笔记软件很多,我在用的也很多。
每一个都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杂乱,是我不能忍受的(一些来自 J 人的执念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子笔记软件呢?
- 明确你的需求:就像买果家产品一样,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要为了需求而需求。写文章?素材库?做规划?建立个人体系?先有需求,再尝试不同的工具匹配功能。
- 匹配你的风格:喜欢简约就用轻量级的软件,想要炫酷不怕折腾就选自定义程度高的,想白嫖就去找开源的,想搭建个人体系就用功能完备轻易不会倒闭的。
- 先开始再说:软件而已,都是工具,想做什么就先去做起来。你如果不是我这种 J 人+完美主义+信息收集狂,没必要刚开始就考虑建立一个系统。先新建文件夹,再说别的,觉得不适合,这些个软件迁移起来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先有砖块,再搭高楼。
关于体系的问题,这些软件只是工具,以帮助大脑进行梳理,大脑缺少相关意识,你没有这个需求,再好的软件也弃之如敝。所以,先修炼自己的大脑,其余都是次要因素。
人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对软件的偏好不同,永远不要没有需求创造需求。
比如我上一篇写浏览器的文章弋说|我的浏览器使用体验大乱斗,最初是因为好奇。
这篇使用经验分享,初动力也是好奇。
我写这篇经验,本意也不是倡导大家去使用这些提及的软件,只是纯粹的分享。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我的介绍,来决定是否开始用某个软件。
在当下节奏悬浮、碎片汹涌、娱乐至死的时代,能拥有一方天地,以盛放思考、整理心绪,应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一种静谧和深邃。
- Title: 弋说|我在使用的笔记软件与记录流程
- Author: Lihong Gao
- Created at : 2025-07-30 00:00:00
- Updated at : 2025-08-01 14:52:44
- Link: https://epiphany-leon.github.io/site_lih/2025/07/30/弋说|我在使用的笔记软件与记录流程/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