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Lihong Gao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前言

这是一部废话比较少的剧,又是一部需要有知识储备的剧。

不过我想,但凡是个完整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看明白。看剧的时候还是不要开弹幕为好,不是粉丝/营销号,就是二极管。

人是复杂的,是具有时代性的,你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那必然有着许多所谓的“落后”,也有很多“先进”。

有时候真搞不懂现代人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起初,我会对剧名疑惑,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一部讲述 1900-1912 年的片子,怎么会是这样的片名。

愈是接近尾声,愈能感受到片名的宿命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是啊,如果每个人都是最初遇见的模样,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命运是否会有所改变?

可我们啊,也依旧如同初见模样。若以后世之人所见,我们这群人想必是,初见,即见结局。

对于这类不知该说是年代剧还是历史剧的片子,我一向反对网上那帮子找寻【原型】的人所为。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原型?

有原型改后不似其人要骂,没有原型又言之不尊重历史。何必呢。

这种片子就像是同人作品,剧中的角色形象必然对历史人物有所借鉴,乃至一个角色可能是一个派系的特征大融合。这类事情就是无意义的争论,四大名著又有哪本没有被这群人骂过呢。

这类片子更多的是一种再创作,一个 ta 的结局不会影响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恰巧生在这个时代”?各有道理,无从论证。

选择皇家的视角讲述这段历史,亦是一个新鲜的角度。

寻求 AI 帮助,终于是让我回想起高三学中国史观的记忆,我就记得是有一个史观是这样的对吧!

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告诉我们:中国古史系统,并不是自古皆然的,而是后人逐渐添加堆积起来的。中国历史叙述是在不断重复被新朝叙事、后人需求逐层覆盖、加工和演变中形成的,其真实性受到多重“覆盖”与“遮蔽”。

因此,影视创作者如同史官记载前朝诸事,谁知道这是正史还是野史?要“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才行。

回望历史,不是为了赞美或批判,而是为了理解。

絮絮叨叨这么久,也该切回正题。下面还有两个部分:剧中主要人物分析历史上的时代。且看我完成的篇幅,决定最终是一篇文章,还是拆分成两篇。


首先是剧中主要人物。

这部分观前声明:

  1. 这部剧中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魅力,也有每个人的缺点,你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符号代表整个人物。人无完人。
  2. 哪怕是我现在写下的也只是我理解中的人物,具体感受还得自己去看去感受。
  3. 我对剧中人物所作所为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坚持理解【人物动机】,最多批判编剧,你顶天了根据我所写去判断是否想看。
  4. 可能会有记忆错乱。
  5. 存在剧透。

梁乡

梁乡,字图方。母亲为格格,祖上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日士官生。

从设计之初就一定会预想到是个两极分化评价的人,角色本人亦然。可能也是因此剧方选择李现来演(具体没啥好说的,去看弹幕就行)。

看下来对他的评价很简单:轴,但立场不坚定,且矛盾的个体

他选择保皇的动机很简单:从小拉扯他长大的母亲的期望,多尔衮后裔的血脉枷锁,命运改变的利益来源

他觉得自己“没得选”,不像杨凯之那样,自己就是个懦夫。

当理想主义撞上了迂腐现实,当个人不得不与帝国的命运捆绑,当各方或大或小的期望压在个人的肩头,梁乡再没有了在东京的精气神,没精神失常我已经觉得很好了。

而且特意看了网上对他的评价,我很讨厌百度百科上的剧情介绍和对他的评价,过于正面了;豆瓣上是基本一边倒骂他的,不尊重女性、矛盾等等,又过于负面了……我也很讨厌他强奸菽红的剧情,可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长,也挺难评价的但这段剧情的设置明显弊大于利,根本没必要。
人生-梁乡.png

如此复杂的个体,仅凭几句话根本无法完全概括其人:他就是很复杂,跟我们一样

可又要说生不逢时的话,是个人都想说自己生不逢时,要是生在何时该如何如何,毫无意义,时代塑造人,人该有自己的选择。

其结局被革命派刺杀,重伤身亡。他的死亡,与他的临终遗言“我死,大清亡”不谋而合。

恰是旧时代巨轮的必然沉没与崩溃。

杨凯之

杨凯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日士官生,北洋新军第六镇标统。

一种很少见的出场,开局即是生与死的抉择,还是单纯概率的那种。

对比梁乡,杨凯之就要简单许多。

他是坚定的革命派,有理想有抱负,坚定地实践着自己的革命理念;相对的,他执拗且理想化,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时缺少变通,也正是这样坚定的信念才能引领他做那“手持火炬之人”。

他的选择与牺牲,是有意义的,“星星之火”需要这把火,民众的心中需要一颗种子

“杨凯之死在自己未及看到的好消息上,悲壮而又让人动容。”

死在黎明之前,是对观众最大的情感冲击,却是对一个角色最大的悲悯

李人骏

李人骏,字千里。武卫右军正目级军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日士官生,北洋新军第六镇第十二协协统。

非典型军痞形象,市侩世故的现实主义者

三位男主中,李人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梁乡、杨凯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其现实的一面常常会带给观众一些不适

对比另两人,他多年的军队经历让他从出场即是个精明世故的实用主义,如何在乱世中生存,是他内心中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相应的,他与两人关系再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他能做出出卖友情的小人行径;别看他一口一个“袁大人”挂在嘴边,那是多年的押注,缺乏绝对的忠诚,仅为利益权力而动,仅为生存而活

剧中他的人生算是最圆满的——虽然官职不大,但命格不错,最终拥有了金钱、生命与美娇娘相伴。

虽然我们作为后世人都知道,他的好日子过不了多久了

谢菽红

谢菽红,开文堂家的二小姐,本可循规蹈矩、平淡平安度过这一生,却遭吴天白哄骗卷入暗杀,踏上动荡的革命道路。

不知道编剧对菽红什么仇什么怨,好似将那个年代所有的屈辱、不甘、苦难都安置在了她身上。

更有甚者言,剧中将她隐喻为祖国母亲,经历苦难之后迎来新生。呵,我气笑了

女性的苦难和觉醒一定是要被男人哄骗,要被男人强奸、怀孕、生子,要被男人引导,才能体现出来吗?我想质问。

明明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表现方式,为什么非要选择这样一种?我至今都不明白吴不顾的来历和剧情有什么意义?母爱?新生?延续?呵。为菽红感到不公和不甘!

说她坚韧,可她到底是为什么要经历这些呢?是,生活还要继续,不该怨天尤人,她不得不坚韧,真真为她感到委屈。

她本不该经受这些的。

吴天白

吴天白,光复会核心成员之一,化学博士,同盟会成员。

一个意气风发、信仰坚定的空想主义者

自私又无私,自我封闭、固执执拗听不进去其他意见,对“公众”却存有无尽信仰,奉献自己为大众燃烧;自大自傲又冲动极端,也有与之相配的聪明资本;高高在上的操控者,极强的掌控欲,自居为“精神导师”,享受他者崇拜;生存能力差且缺乏责任感

最后竟然靠着“良心发现”帮菽红做几件衣服就算洗白了 wtf……虽然也能明显感受到有了吴不顾之后整个人被演绎得平和了很多……

剧方给朱亚文磕一个吧。

这是一个“不完美但赤诚”的革命者,带有早期革命者的典型特征。

最最讽刺的是,他不是死于为之奉献一生的革命,而是死于一场意外爆炸,死于自己的傲慢与自大


以下角色戏份不算多,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一些值得讲的东西。

宋葆荃

宋葆荃。上海商会副会长,上海光复后的财政部长。

作为一位商人,一位资本家,他具有“穿针引线”的能力。

老谋深算、左右逢源,能在复杂的时代中精准抓住机会,在改良与革命间双边押宝——对立宪的幻想,最终仅获得空泛的请愿权令;开局押注杨凯之反而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

双边下注的投机策略是个聪明的做法,可他不敢全身心投入革命,也无法彻底割舍对旧秩序的依赖,始终处于两难立场

载沣

爱新觉罗·载沣。醇亲王,宣统帝溥仪生父,监国摄政王。

他在剧中被塑造成“无助的末代摄政王”——他并非完全退缩的人,可空有抱负缺乏实权,在多方压力下仍想承担责任、不愿权力尽失。

身处权力与时代夹缝,现实力量令他只能“站在旁边,重复命令”,承受着深重的绝望,最后归为剧中展现出来的形象:犹疑软弱

历史上的他好似会更加强硬一些,剧中过于软化,可不论如何,“退出政治舞台”是他的必然结局,悲观却现实

杨一帆

杨一帆,字翰华。光复会核心成员之一,上海租界女子学校校长,同盟会成员。

这个角色实际上很重要,可戏份很少,很多情况下是作为旁观者的形象出现,缺少更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参与。

我更倾向于称呼他为“启蒙者”。

他清晰地看出了早期革命者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精神信仰。

自德国留学归来,带回了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潮。

他的战场不在这部剧,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他会成为推动国民开启启蒙与革命思辨的重要力量之一。


这部剧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角色很值得品道。

宋晨、梁母、顾买臣、朵梅、宋姨太、李珠姬、庆亲王、平田一郎、下田歌子、完山、端方、来喜、载字辈几位宗亲等等……每个角色的人物动机或人物小传都能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我懒了,写不动了,很简单的理由。

“故事只讲到第 40 集,但这不是结局,死亡不是终点,只是这一程的山水,止步于此。”


结语

好了,落笔至此,已是足够长了。

果然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提前预判能写出两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是在七月十几号就写完的,不过我这个拖延症患者会懒得动笔。

这不,过了一个月真动笔起来,几个小时就写完了。

  • Title: 《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Author: Lihong Gao
  • Created at : 2025-08-31 00:00:00
  • Updated at : 2025-09-23 05:22:09
  • Link: https://epiphany-leon.github.io/site_lih/2025/08/31/《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On this page
《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